有關自考報考,不少小伙伴問:自考是不是可以隨意搭配呢?想考什么就考什么,反正考試機會那么多。
首先自考考試的機會多,但并不代表就可以隨意浪費,不認真對待!
一次沒考過,確實可以考二次,二次沒考過也可以考第三次,俗話說,時間就是金錢,你浪費的不僅僅是金錢,浪費的更多是時間。
一次性考過的同學,拿取畢業證的時間就比其他人更早。反之,沒考過的同學拿取畢業證的時間就更加漫長。
那么,自考課程該怎么搭配比較好呢?
這種問題一般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先難后易:前期先考了難度較高的科目,簡單的留在最后。這樣的可能性就是,前期考得不好,容易打擊自己的自信心,導致棄考率上升。這也是很多自考生不懂的課程能讀,隨意安排課程,導致棄考的原因之一。
先易后難:前期挑選簡單容易考的科目,將較難的科目留到最后考。加上每次考試都報4科,但是到了后期,一次過1門都會很困難,如果采取此種方式,往往會延遲畢業。
課程沒有搭配好:大部分課程都考完以后,只剩下幾門科目,但是這幾門科目考試時間相重疊,出現在同一天上午考或者下午考的狀況,這樣的話,最多只能選擇考一門,大大的浪費時間,這也會延遲你畢業的時間。
以上情況,小編相信很多自學考生都曾遇到過。不過大家不用擔心,今天教大家如何更合理搭配課程。
如何更合理搭配課程?
1、提前查詢考試安排:
例如重慶,考生可以登陸重慶教育考試院官網,可查詢考試安排。
由于公共課幾乎每個考期都會安排考試,但專業課不同,并不是每個考期都開考的,所以小編建議,對于開考科目比較少的考試科目,大家需要盡量一次通過。
2、實踐科目早安排:
實踐課程的考試一般由主考院校安排,需要考生提前通過實踐課程的理論部分考試才能報考。
所以,大家可以提前將筆試階段的考試考完,在所有科目考完之前將實踐課程通過,減少畢業時間。
3、難易組合:
很多完全不懂自考的考生,都是胡亂搭配課程,而稍稍懂一些的考生最常采用的策略是先易后難,將難的科目放到后面考。
但是,這樣造成的結果是,節奏沒把握好,后期每次考一門都會非常難。
建議大家注意難易結合,比如很多考生覺得英語比較難,就會把英語放在最后邊,這里建議考生可以一次多報幾門,將比較難的科目適當排1-2科提前考。
有的同學可能會問了,一科都過不了還報4科?其實,這樣難易搭配,也可以讓自己提前熟悉考試題型和難度,后面有備考復習時更加有針對性。
搭配方式:將難一點的專業課平均分配到每一個考試時間,同時將簡單一點的公共課分配到各個考試時間,不要一下子考完,同時考一門簡單的選修課。
課程搭配=1門公共課+2門專業基礎課+1門專業課+1門選修課
每次只考一門公共課,公共課程相對簡單,留出時間復習難以通過的科目。后期公共課程會提前考完,專業基礎課程比較多,以此補空缺。
所以自考生每次報考就可以報考4門,課程搭配合理,每次考試難度分配都比較適中,這樣通過的機率就會很大。
4、對比往期考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