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復習需要重視考試大綱,考試命題是圍繞大綱來的,所以復習一定要緊扣考試大綱,再結合考試大綱來弄懂重點、難點、疑點。因為考試大綱一般都是含有命題來指導思想工作、考試范圍、命題要求等重要信息。為了輔助各位考生學習,重慶自考網自考頻道為各位考生整理了2022年自考07071中國美術史復習資料,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2年自考07071中國美術史復習資料
Ⅰ、課程性質與設置目的要求
《中國美術史》課程是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美術專業的必修課,是檢驗考生對美術史基本知識掌握情況而設置的一門基礎性課程。
中國美術史作為一門基礎課程,是從我國近代美術院校建立之初就開始設置的,是美術專業各方向的考生都應該了解及掌握的知識。這門課程旨在介紹中國美術史的發展狀況,比較全面客觀地反映繪畫、雕塑、建筑、工藝美術等各個門類的發展情況以及彼此間的相互聯系。
設置本課程具體的目的要求在于使自學應考者系統地了解中國歷代有關美術的狀況,對若干歷史時期美術發展的某些特征、對一些流派、作者的藝術思想傾向和具體的作品能夠進行分析和評價,條分縷析,科學地理出一條中國美術史發展的線索。通過系統學習比較全面地把握對中國美術史的認識,了解中國古代美術優秀傳統,增強藝術素養,為美術創作和美術理論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Ⅱ、考試目標(考核知識點、考核要點)
導 論
一、 考核知識點
(一) 中國美術史和世界美術發展的關系
(二) 圖像與文本的關系
(三) 中國美術史教學中師生互動的關系
二、 考核要點
(一) 中國美術史和世界美術發展的關系
1. 中國美術史的基本特征
2. 中國美術在人類藝術發展中體現的普世價值
3. 中國美術史的跨語境研究
(二) 圖像與文本的關系
1. 中國美術史史實的兩大內容
2. 中國美術圖像的內容
3. 中國美術文本的內容
4. 中國美術圖像與文本的關系
(三) 中國美術史教學中師生互動的關系
1. 在數碼與網絡時代中國美術史教學的根本目的
2. 中國美術史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模式
三、 考核要求
1. 領會:中國美術在人類藝術發展中體現的普世價值;中國美術史的跨語境研究;中國美術圖像與文本的關系;在數碼與網絡時代中國美術史教學的根本目的;中國美術史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模式。
2. 掌握:中國美術史的基本特征;中國美術圖像的內容;中國美術文本的內容。
3. 熟練掌握:中國美術史史實的兩大內容。
第一章 史前美術
一、 考核知識點
(一) 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
(二) 南北建筑
(三) 陶器藝術
(四) 玉器之美
(五) 早期巖畫
二、 考核要點
(一) 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
1. 史前社會的概念
2. 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上限
3. 新舊石器在工藝制作上的區別
4. 認識美術源頭的三種方法
(二) 南北建筑
1. 地穴式和干欄式建筑
(三) 陶器藝術
1. 陶器及其裝飾手段
2. 彩陶文化中晚期的主要類型及其風格特征
3. 彩陶文化所體現之母系氏族社會的特點以及陶繪紋飾與文字的關系
(四) 玉器之美
1. 新石器時代玉器的文化類型及其特征
2. 史前玉器在人類藝術史上的意義
(五) 早期巖畫
1. 北方早期巖畫的分布特點及其畫面內容
2. 早期巖畫的制作方法及其風格特征
三、 考核要求
1. 領會:史前社會的概念;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上限;新舊石器在工藝制作上最大的區別;史前玉器在人類藝術史上的意義。
2. 掌握:認識美術源頭的三種方法;地穴式和干欄式建筑;陶器及其裝飾手段;彩陶文化所體現之母系氏族社會的特點以及陶繪紋飾與文字的關系;北方早期巖畫的分布特點及其畫面內容。
3. 熟練掌握:彩陶文化中晚期的主要類型及其風格特征;新石器時代玉器的文化類型及其特征;早期巖畫的制作方法及其風格特征。
第二章 先秦美術
一、 考核知識點
(一) 中國文明的起源
(二) 城市的觀念
(三) 漢字藝術
(四) 商周青銅藝術
二、 考核要點
(一) 中國文明的起源
1. 文明的三個方面
2. 先秦美術的主線
(二) 城市的觀念
1. 殷墟遺址所體現的城市觀念
2. 西周豐、鎬二京遺址所體現的“王城”觀念
(三) 漢字藝術
1. 甲骨文的功能和造字規律
2. 石鼓文內容與特點
(四) 商周青銅藝術
1. 青銅器的發展階段及風格特征
2. 青銅器的材料和鑄造工藝
3. 青銅器的功用和分類
4. 青銅器的紋飾和銘文
三、 考核要求
1. 領會:文明的三個方面;殷墟遺址所體現的城市觀念;西周豐、鎬二京遺址所體現的“王城”觀念;青銅器的材料和鑄造工藝
2. 掌握:先秦美術的主線;石鼓文內容與特點;青銅器的功用和分類;
3. 熟練掌握:甲骨文的功能和造字規律;青銅器的發展階段及風格特征;青銅器的紋飾和銘文
第三章 秦漢美術
一、 考核知識點
(一) 一統山河
(二) 秦漢雕塑
(三) 漢畫藝術源流
(四) 藝術市場與地域風格
(五) 邊疆和外來藝術
一、 考核要點
(一) 一統山河
1. 秦漢時期的中央集權制
2. 秦漢思想文化發展的轉變
3. 秦漢時期中央集權制對美術的影響
(二) 秦漢雕塑
1. 秦漢雕塑的風格
2. 秦始皇帝陵兵馬俑的風格來源與影響
3. 霍去病墓雕刻的藝術特色
4. 漢代陶俑與石獅子的藝術特色
(三) 漢畫藝術源流
1. 漢畫表現的基本主題與質地
2. 戰國帛畫的主題與表現形式
3. 漢代漆繪的制度及藝術特色
4. 漢代宮廷繪畫的功能
5. 漢畫題材的四大類型
6. 墓室壁畫的制作方式及藝術特色
7. 畫像石與畫像磚的制作方法與表現程式
8. “郭巨祠”與“武氏祠”的建筑及繪畫形式
9. 畫像石的刻畫技法
10. 畫像磚的主要分布地區和內容題材
11. 漢畫的基本表現手法
(四) 藝術市場與地域風格
1. 影響漢代美術風格發展的因素
2. 馬王堆墓葬藝術的地域風格
3. 山東、陜北、四川、河南等地的藝術市場與地域風格
(五) 邊疆和外來藝術
1. 漢代匈奴青銅器的藝術風格與表現題材
2. 漢代“滇族”青銅器的藝術特色
3. 漢代銅鏡及其與東南亞各國的文化藝術交流
4. 漢代藝術中的外來影響
一、 考核要求
1. 領會:秦漢時期的中央集權制;秦漢思想文化發展的轉變;漢代漆繪的制度及藝術特色;“郭巨祠”與“武氏祠”的建筑及繪畫形式;畫像石的刻畫技法;漢畫的基本表現手法;影響漢代美術風格發展的因素;山東、陜北、四川、河南等地的藝術市場與地域風格;漢代匈奴青銅器的藝術風格與表現題材;漢代“滇族”青銅器的藝術特色;漢代銅鏡及其與東南亞各國的文化藝術交流;漢代藝術中的外來影響
2. 掌握:秦漢時期中央集權制對美術的影響;秦漢雕塑的風格;漢代陶俑與石獅子的藝術特色;漢代宮廷繪畫的功能;墓室壁畫的制作方式及藝術特色;畫像磚的主要分布地區和內容題材;馬王堆墓葬藝術的地域風格;
3. 熟練掌握:秦始皇帝陵兵馬俑的風格來源與影響;霍去病墓雕刻的藝術特色;漢畫表現的基本主題與質地;戰國帛畫的主題與表現形式;漢畫題材的四大類型;畫像石與畫像磚的制作方法與表現程式;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美術
一、 考核知識點
(一) 中外文化交融
(二) 書畫的自覺
(三) 王羲之、顧愷之與謝赫
(四) 佛教石窟藝術
二、 考核要點
(一) 中外文化交融
1.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對美術發展的影響
2. “像教”的觀念及其視覺命題
(二) 書畫的自覺
1. 書法在視覺藝術中精英地位的確立
2. 魏晉南北朝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三) 王羲之、顧愷之與謝赫
1. 王羲之與個性化書風
2. 顧愷之畫作與畫論
3. 謝赫與“六法”
(四) 佛教石窟藝術
1. 魏晉南北朝在對待佛教文化時南北對義理與功德的不同取向
2. 石窟的綜合藝術特征
3. 石窟寺的分布、型制及窟內裝飾
4. 云岡石窟的藝術成就及風格演變
5. 南北朝佛教石窟寺的文化特征
6. 云岡、龍門石窟與克孜爾、敦煌、麥積山等石窟的異同
三、考核要求
1. 領會: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對美術發展的影響;書法在視覺藝術中精英地位的確立;魏晉南北朝在對待佛教文化時南北對義理與功德的不同取向;石窟的綜合藝術特征;南北朝佛教石窟寺的文化特征。
2. 掌握: “像教”的觀念及其視覺命題;魏晉南北朝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石窟寺的分布、型制及窟內裝飾;云岡、龍門石窟與克孜爾、敦煌、麥積山等石窟的異同。
3. 熟練掌握:王羲之與個性化書風;顧愷之畫作與畫論;謝赫與“六法”;云岡石窟的藝術成就及風格演變。
第五章 隋唐五代藝術
一、 考核知識點
(一) 多民族文化交流
(二) 顏真卿、張旭、吳道子、王維
(三) 宮廷藝術的成就
(四) 寺觀文化的興衰
(五) 水墨山水畫的濫觴
二、考核要點
(一) 多民族文化交流
1. 唐朝中央政府與各邊疆民族關系在視覺藝術中的體現
2. 唐朝統治者對宗教的認同及其對宗教藝術的影響
3. 唐朝畫科分類的精細化及建筑界畫的完善
(二) 顏真卿、張旭、吳道子、王維
1. 顏真卿楷書的藝術風格
2. 張旭草書的藝術風格
3. 吳道子的作品及藝術風格
4. 王維的山水畫及藝術風格
(三) 宮廷藝術的成就
1. 宮廷藝術的概念
2. 隋唐統治階層與宗教藝術的關系
3. 宮廷藝術的主要職能
4. 唐初二陵所體現的藝術趣味
5. 閻立本及其作品題材與風格
6. 展子虔《游春圖》在山水畫史上的意義
7. 青綠山水畫派代表畫家李思訓、李昭道父子及其作品
8. 宮廷仕女畫代表畫家張萱、周昉代表作及藝術趣味
9. 鞍馬題材代表畫家曹霸、韓幹及其代表作
10. 工筆花鳥畫代表畫家薛稷、邊鸞、刁光胤
11. 隋唐五代的宮廷收藏與皇家藝術趣味
(四) 寺觀文化的興衰
1. 千佛崖造像特征
2. 奉先寺石窟的藝術特征
3. 隋唐五代時期敦煌石窟藝術
4. 克孜爾石窟藝術
5. 陜西、四川等地的寺院文化
(五) 水墨山水畫的濫觴
1. 水墨山水畫的起因
2. 五代北方山水畫家荊浩的繪畫與畫論
3. 五代北方山水畫家關仝的繪畫
4. 五代南方山水畫家董源、巨然的繪畫
三、考核要求
1. 領會:唐朝中央政府與各邊疆民族關系在視覺藝術中的體現;唐朝統治者對宗教的認同及其對宗教藝術的影響;唐朝畫科分類的精細化及建筑界畫的完善;隋唐統治階層與宗教藝術的關系;宮廷藝術的主要職能;鞍馬題材代表畫家曹霸、韓幹及其代表作;工筆花鳥畫代表畫家薛稷、邊鸞、刁光胤;隋唐五代的宮廷收藏與皇家藝術趣味;克孜爾石窟藝術;陜西、四川等地的寺院文化。
2. 掌握:張旭草書的藝術風格;宮廷藝術的概念;唐初二陵所體現的藝術趣味;青綠山水畫派代表畫家李思訓、李昭道父子及其作品;千佛崖造像特征;奉先寺石窟的藝術特征;隋唐五代時期敦煌石窟藝術;水墨山水畫的起因;五代北方山水畫家關仝的繪畫;五代南方山水畫家董源、巨然的繪畫。
3. 熟練掌握:顏真卿楷書的藝術風格;吳道子的作品及藝術風格;王維的山水畫及藝術風格;閻立本及其作品題材與風格;展子虔《游春圖》在山水畫史上的意義;宮廷仕女畫代表畫家張萱、周昉代表作及藝術趣味;五代北方山水畫家荊浩的繪畫與畫論。
第六章 宋遼金美術
一、 考核知識點
(一) 南北藝術傳統
(二) 翰林圖畫院
(三) 山水畫的黃金時代
(四) 文人書畫家的追求
(五) 世界瓷藝的巔峰
二、 考核要點
(一) 南北藝術傳統
1. 宋金遼南北文化概念的特殊性
2. 宋金遼古典建筑體現的南北藝術傳統
3. 以大足北山和寶頂等地窟龕為代表的造像藝術風格
4. 宋金遼和西夏藝術所反映的宗教世俗化傾向
5. 儒學、道教、佛教禪宗在兩宋藝術中的體現
(二) 翰林圖畫院
1. 宋代藝術市場的興起
2. 徽宗畫學的建制
3. 宋代花鳥畫代表畫家及作品
4. 宋代人物畫代表畫家及作品
(三) 山水畫的黃金時代
1. 李成、范寬代表作及風格特點
2. 燕文貴、許道寧代表作及風格特點
3. 郭熙代表作及其畫論《林泉高致》的主要觀點
4. 青綠山水代表作《千里江山圖》
5. 米家山水及其畫壇影響
6. 李唐、劉松年、蕭照明代表作及風格特點
7. 馬遠、夏圭代表作及風格特點
8. 禪畫山水代表畫家及作品
(四) 文人書畫家的追求
1. 宋代書學四大家及其作品
2. 文人書畫家的審美趣味
3. 李公麟作品及其在畫史上的意義
4. 文人繪畫的演變
(五) 世界瓷藝的巔峰
1. 宋瓷五大名窯及其特色
一、 考核要求
1. 領會:宋金遼南北文化概念的特殊性;宋金遼古典建筑體現的南北藝術傳統;宋金遼和西夏藝術所反映的宗教世俗化傾向;宋代藝術市場的興起;禪畫山水代表畫家及作品;文人繪畫的演變。
2. 掌握:以大足北山和寶頂等地窟龕為代表的造像藝術風格;儒學、道教、佛教禪宗在兩宋藝術中的體現;徽宗畫學的建制;宋代人物畫代表畫家及作品;燕文貴、許道寧代表作及風格特點;青綠山水代表作《千里江山圖》;米家山水及其畫壇影響;李唐、劉松年、蕭照明代表作及風格特點;宋代書學四大家及其作品;宋瓷五大名窯及其特色。
3. 熟練掌握:宋代花鳥畫代表畫家及作品;李成、范寬代表作及風格特點;郭熙代表作及其畫論《林泉高致》的主要觀點;馬遠、夏圭代表作及風格特點;文人書畫家的審美趣味;李公麟作品及其在畫史上的意義。
第七章 元代美術
(一) 考核知識點
(一) 蒙古和元帝國
(二) 元初的江南畫壇
(三) 趙孟頫和書畫一律
(四) 元中后期的文人畫藝術
(五) 喇嘛教和其他宗教藝術
二、考核要點
(一) 蒙古和元帝國
1. 蒙汗二元制
2. 元帝國織錦與陶瓷工藝的成就
3. 元代宮廷美術活動的特點
4. 山西永樂宮所體現的道教藝術成就
(二) 元初的江南畫壇
1. 南宋遺民畫家的類型
2. 鄭思肖的形跡與作品風格
3. 龔開的繪畫題材與風格
4. 錢選的繪畫風格與文人畫理論
(三) 趙孟頫和書畫一律
1. 元初江南文人的出仕途徑
2. 趙孟頫出仕對文化沖突的轉化與升華
3. 趙孟頫的書風
4. 趙孟頫的代表畫作與繪畫風格
5. 趙孟頫的復古主張及其在畫壇的影響
(四) 元中后期的文人畫藝術
1. 元四家代表作品及風格特征
2. 元代人物畫代表畫家及作品
3. 元代的墨花墨禽
(五) 喇嘛教和其他宗教藝術
1. 梵式建筑與造像風格
三、 考核要求
1. 領會:蒙汗二元制;元帝國織錦與陶瓷工藝的成就;山西永樂宮所體現的道教藝術成就;南宋遺民畫家的類型;元初江南文人的出仕途徑;趙孟頫出仕對文化沖突的轉化與升華;梵式建筑與造像風格。
2. 掌握:元代宮廷美術活動的特點;鄭思肖的形跡與作品風格;龔開的繪畫題材與風格;趙孟頫的復古主張及其在畫壇的影響;元代人物畫代表畫家及作品;元代的墨花墨禽。
3. 熟練掌握:錢選的繪畫風格與文人畫理論;趙孟頫的書風;趙孟頫的代表畫作與繪畫風格;元四家代表作品及風格特征;
第八章 明代美術
一、 考核知識點
(一) 明代都市文化
(二) 浙派與宮廷繪畫
(三) 吳門畫派
(四) 江南私家園林
(五) 董其昌的意義
二、 考核要點
(一) 明代都市文化
1. 皇城和紫禁城的基本特點
2. 明代印刷文化的發展
(二) 浙派與宮廷繪畫
1. 明代浙派代表畫家及其作品風格
2. 明代宮廷花鳥畫代表畫家及其作品風格
(三) 吳門畫派
1. 王履、周臣的代表畫作
2. 吳門四家的代表作及其作品風格
3. 陳淳、徐渭的水墨花鳥
(四) 江南私家園林
1. 江南私家園林的審美趣味
2. 造園名家與造園名著
(五) 董其昌的意義
1. 南北宗論
2. 董其昌的繪畫成就
3. 明末四大書家
4. 行家與唳家
5. 丁云鵬的人物畫
6. 波臣派代表畫家及其作品特點
7. 南陳北崔
三、考核要求
1. 領會:皇城和紫禁城的基本特點;明代印刷文化的發展;江南私家園林的審美趣味;造園名家與造園名著;明末四大書家。
2. 掌握:明代浙派代表畫家及其作品風格;明代宮廷花鳥畫代表畫家及其作品風格;王履、周臣的代表畫作;陳淳、徐渭的水墨花鳥;行家與唳家;丁云鵬的人物畫。
3. 熟練掌握:吳門四家的代表作及其作品風格;南北宗論;董其昌的繪畫成就;波臣派代表畫家及其作品特點;南陳北崔。
第九章 清代美術
一、 考核知識點
(一) 中國和歐洲的藝術交流
(二) 清初“四王”和正統派風格
(三) 清初“四僧”和個性派風格
(四) “揚州八怪”與藝術市場
(五) 金石***動與海上畫壇
二、 考核要求
(一) 中國和歐洲的藝術交流
1. 西洋畫法在中國的傳播
2. 中國美術對歐洲藝術的影響
(二) 清初“四王”和正統派風格
1. 清初正統派的政治和社會基礎
2. 清初“四王”的藝術風格
3. 正統派畫論、畫譜的美術教育功能
4. 正統派的歷史地位
5. 吳歷山水畫的藝術風格
6. 惲格、王武、蔣廷錫和鄒一桂的花鳥畫風格
(三) 清初“四僧”和個性派風格
1. 清初“四僧”的藝術風格
2. 新安派的代表人物和藝術風格
3. 金陵八家的代表人物和藝術風格
(四) “揚州八怪”與藝術市場
1. “揚州八怪”的代表畫家和藝術風格
2. 藝術市場對繪畫的影響
(五) 金石***動與海上畫壇
1. 清代考據學的產生背景和意義
2. 清末民初繪畫中心的轉移
3. 趙之謙的書、畫、印風格
4. 海上畫派的代表人物和藝術風格
三、 考核要求
1. 領會:中國美術對歐洲藝術的影響;清初正統派的政治和社會基礎;正統派畫論、畫譜的美術教育功能;正統派的歷史地位;藝術市場對繪畫的影響;清代考據學的產生背景和意義;清末民初繪畫中心的轉移。
2. 掌握:西洋畫法在中國的傳播;吳歷山水畫的藝術風格;惲格、王武、蔣廷錫和鄒一桂的花鳥畫風格;新安派的代表人物和藝術風格;海上畫派的代表人物和藝術風格。
3. 熟練掌握:清初“四王”的藝術風格;清初“四僧”的藝術風格;金陵八家的代表人物和藝術風格;“揚州八怪”的代表畫家和藝術風格;趙之謙的書、畫、印風格。
第十章 20世紀及其后的美術
一、 考核知識點
(一) 百年美術風云
(二) 體制的斷裂與延續
(三) 觀念的沖撞、轉換與會通
(四) 個人風格的建樹與特色
(五) 時代話語的形成與反思
二、 考核要求
(一) 百年美術風云
1. 20世紀初期主要藝術團體及其宗旨
2. 新中國美術和***美術的特點
3. ***后思想解放運動中涌現的新一代藝術家
4. 1989年“中國現代藝術大展”的意義
5. 中國當代藝術與藝術市場
(二) 體制的斷裂與延續
1. 上海、北京、嶺南的美術社團
2. 官方贊助對中國當代美術發展的作用
3. “本莊”與“洋莊”的 互動
4. 現代展覽制度與市場化機制對中國當代藝術的影響
5. 20世紀中國美術體制的變化
(三) 觀念的沖撞、轉換與會通
1. 藝以人傳和人以藝傳
2. 民學與君學
(四) 個人風格的建樹與特色
1. 碑學與個性化書風
2. 為官方宣傳服務的國畫代表作品
3. 山水畫領域的挑戰和代表畫家
4. 花鳥畫領域的代表畫家
5. 現代版畫創作的成就
6. 漫畫、連環畫等大眾化繪畫形式的發展
7. 現代設計的興起
8. 現代雕塑代表作品
9. 油畫在中國的范式形成與轉化
10. 21世紀綜合媒體藝術的實踐
(五) 時代話語的形成與反思
1. “新”的話語在不同語境中的界說
2. 中國畫“復興”的時代話語
3. “以美育代宗教”的時代話語
4. “***”美術中“三突出”的創作話語
5. 20世紀80年代關于“自我表現”的時代話語
6. 后殖民話語
三、 考核要求
1. 領會:***后思想解放運動中涌現的新一代藝術家;中國當代藝術與藝術市場;官方贊助對中國當代美術發展的作用;“本莊”與“洋莊”的 互動;民學與君學;為官方宣傳服務的國畫代表作品;漫畫、連環畫等大眾化繪畫形式的發展;現代設計的興起;現代雕塑代表作品;21世紀綜合媒體藝術的實踐;“新”的話語在不同語境中的界說;“***”美術中“三突出”的創作話語
2. 掌握:20世紀初期主要藝術團體及其宗旨;新中國美術和***美術的特點;上海、北京、嶺南的美術社團;現代展覽制度與市場化機制對中國當代藝術的影響;藝以人傳和人以藝傳;山水畫領域的挑戰和代表畫家;花鳥畫領域的代表畫家;油畫在中國的范式形成與轉化;20世紀80年代關于“自我表現”的時代話語;后殖民話語。
3. 熟練掌握:1989年“中國現代藝術大展”的意義;20世紀中國美術體制的變化;碑學與個性化書風;現代版畫創作的成就;中國畫“復興”的時代話語;“以美育代宗教”的時代話語;
Ⅲ、有關說明和實施要求
為了使大綱的規定在個人自學、社會助學和考試命題中得到貫徹和落實,特作如下說明,并提出實施建議。
一、 關于考試目標的說明
為使考試內容具體化和考試要求標準化,本大綱在列出考試知識點的基礎上,對各章規定了相應的考核要點,這些要點便可視作考核目標,目的在于使自學應考者能夠明確考試內容和要求,更有目的地系統學習本課程教材,也使社會助學者能夠更全面地有針對性地分層次進行輔導。同時,它也使考試命題能夠更加明確其范圍,從而比較準確地安排試題的知識能力層次的準確度。
《中國美術史》是一門范圍廣泛、內容繁多的課程,在本大綱考核要求中,按照考核知識點分成若干部分規定考生應達到的能力層次要求,考生應全面掌握教材的基本內容,識記和領會相結合。
二、 關于教材
本課程使用教材為:《中國美術史》,洪再新著,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3年版。
三、 自學方法與社會助學提示
無論是考生自學還是社會集中輔導,應以本大綱對知識點與考核要點作出的規定為綱,認真鉆研指定教材,明確本課程的學習要求,重點把握美術的發展線索。復習的重點在于美術各門類特點是繪畫發展中各流派的畫風、畫家的代表作品及風格特點等。孤立地識記一些零散的知識點是無助于這門課的學習的。考生應能把各章節內容融會貫通,領會這一門課的基本精神和整體脈絡,在全面系統學習教材的基礎上掌握全部考試內容和考核知識點。
四、 關于命題考試的要求
1. 本課程的命題考試應根據大綱所規定的考試內容和考試目標來確定范圍和考核要求。考試命題覆蓋到各章,并適當突出重點章節,體現本課程的重點內容。
2. 試題要合理安排難度結構。考試難易可分為易、較易、較難、難四個等級。
3. 每份試卷中,不同難易試題的分數比例一般為:易占20%,較易占30%,較難占30%,難占20%。試題的難易度與能力層次不是一個概念,在各能力層次中都會存在不同難度的問題。
4. 本課程考試試卷可能采用的題型有:填空、簡答和論述三種。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了,重慶自考網還為各位考生提供【重慶自考自考題庫】【重慶自考自考真題下載】【自考題庫app下載】三大刷題工具,有需要的考生也可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