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復習需要重視考試大綱,考試命題是圍繞大綱來的,所以復習一定要緊扣考試大綱,再結合考試大綱來弄懂重點、難點、疑點。因為考試大綱一般都是含有命題來指導思想工作、考試范圍、命題要求等重要信息。為了輔助各位考生學習,重慶自考網自考頻道為各位考生整理了2022年自考27095生產與運作管理復習資料,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2年自考27095生產與運作管理復習資料
Ⅰ 課程性質與課程目標
一、課程性質和特點
生產與運作管理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工商管理專業的必修課之一,是一門理論聯系實際、應用性較強的課程,是為培養和檢驗自學應考者的生產與運作管理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而設置的一門基礎性課程。
二、課程目標
設置本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習者通過學習,能夠提高對生產運作管理理論與實踐重要性的認識,能夠比較全面、系統地掌握從事生產與運作管理所需的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考生掌握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1、 深刻理解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的性質、特點,對生產與運作管理中所涉及到的專業術語和概念有一定認識;
2、 掌握生產運作戰略決策、生產運作系統設計決策及生產運作系統運行決策涉及到的原則、方法和工具。
3、 能夠運用本課程中的基本理論、方法與工具分析生產與運作管理案例,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綜合應用能力。
三、與本專業其他課程的關系
生產與運作管理是現代工商管理學科中最活躍的一個分支,是近年來新思想、新理論大量涌現的一個分支,是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它與工商管理專業的許多其他課程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戰略管理》、《供應鏈管理》、《項目管理》、《企業資源規劃》等課程,生產與運作管理是對這些課程內容的綜合應用。
Ⅱ 考核目標
本大綱在考核目標中,按照識記、領會、簡單應用和綜合應用四個層次規定其應達到的能力層次要求。四個能力層次是遞進關系,各能力層次的含義是:
識記(Ⅰ):要求考生能夠識別和記憶本課程中的名稱、概念、原理、知識的含義,并能正確表述、選擇和判斷。
領會(Ⅱ):要求在識記的基礎上,夠領悟和理解本課程中的基本概念及原理的內涵及外延,理解有關概念、原理、方法和工具區別和聯系。
簡單應用(Ⅲ):要求在領會的基礎是哪個,運用本課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工具中的少量知識點,分析和解決一般的生產與運作管理理論問題和識記問題。
綜合應用(Ⅳ):要求考生在簡單應用的基礎上,運用本課程規定的多個知識點,綜合分析和解決稍復雜的理論和實際問題。
Ⅲ 課程內容與考核要求
第一章 緒論
一、主要內容及學習要求
本章的主要內容是生產與運作管理的基本概念、范圍和內容,及生產與運作管理的作用。要求通過學習,熟悉生產與運作管理的兩大對象及生產與運作管理的目標和基本問題,理解生產與運作管理的作用和意義。
二、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第一節 生產與運作管理的基本概念
1、識記:
(1)生產與運作活動;
(2)運作過程;
(3)生產運作系統。
2、領會:
(1)生產與運作活動過程;
(2)生產運作管理的兩大對象;
(3)服務運作管理的特殊性;
(4)制造業與服務業的區別。
第二節 生產與運作管理的范圍和內容
1、識記:
(1)生產與運作管理的目標;
(2)物料;
(3)人員管理;
(4)生產與運作管理的集成性。
2、領會:
(1)生產運作管理的基本問題;
(2)生產與運作管理的職能范圍;
(3)生產與運作管理中的決策內容;
(4)不同決策程序之間的連接。
第三節 生產與運作管理及企業競爭力
1、識記:
(1)生產運作是企業創造價值的主要環節;
(2)企業和企業之間的競爭最終體現在產品和服務上。
2、領會:
(1)生產與運作管理的作用;
(2)企業經營的基本職能。
第四節 現代生產與運作管理的新挑戰
1、識記:
(1)網絡技術給企業管理帶來的巨大挑戰。
2、領會:
(1)新環境下生產與運作管理的新挑戰;
(2)市場需求變化帶來的挑戰;
(3)技術進步帶來的挑戰;
(4)競爭方式改變帶來的挑戰;
(5)全球化帶來的挑戰。
第二章 生產運作戰略
一、主要內容及學習要求
本章主要內容為生產運作戰略的基本概念和生產運作戰略中的主要問題。通過學習要求掌握生產運作戰略的基本概念,理解產品戰略、產品與服務競爭策略、生產運作組織方式和縱向集成。
二、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第一節 生產運作戰略的基本概念與制定思路
1、識記:
(1)戰略;
(2)生產運作戰略。
2、領會:
(1)生產運作戰略與企業經營戰略的關系;
(2)制定生產運作戰略的基本思路與框架。
第二節 產品與服務競爭策略
1、識記:
(1)產品服務的基本競爭要素;
(2)高設計質量;
(3)穩定的質量;
(4)快速交付;
(5)全新產品;
(6)準時交付;
(7)新產品開發速度;
(8)產品與服務柔性;
(9)產量柔性;
(10)范圍柔性;
(11)響應柔性。
2、領會:
(1)基于時間競爭的內涵;
(2)基于柔性競爭的內涵;
(3)競爭重點的轉移和改變。
第三節 企業資源配置策略
1、識記:
(1)縱向集成度;
(2)虛擬集成;
(3)損益平衡點。
2、領會:
(1)高度縱向集成策略的利弊;
(2)降低縱向集成策略的利弊。
3、應用:
(1)自制-外購決策的損益平衡分析點計算:
Fb+CbQ=Fm+CmQ
第四節 生產運作組織方式
1、識記:
(1)拉動式生產;(2)推動式生產;(3)備貨生產;(4)組裝生產;(5) 訂貨生產;(6)設計生產;(7)大量生產;(8)多品種混合批量生產;(9)大規模定制生產;(10)工序;(11)縱向集成;(12)向后集成;(13)向前集成;(14)虛擬集成。
2、領會:
(1)制造業生產類型的劃分及其特點;
(2)服務業生產類型的劃分及其特點;
(3)服務運作組織方式的動態性及其變化趨勢。
第三章 產品服務的選擇組合與設計
一、主要內容及學習要求
本章主要內容為產品服務的選擇與組合、產品設計流程與方法及服務設計流程與方法。通過學習,要求掌握產品和服務設計流程。
二、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第一節 產品服務的選擇與組合
1、識記:
(1)產品服務選擇與組合的含義;
(2)新產品;
(3)全新產品;
(4)改進新產品;
(5)換代新產品;
(6)本企業新產品;
(7)產品組合策略;
(8)產品進出策略;
(9)早進晚出策略;
(10)早進早出策略;
(11)晚進晚出策略;
(12)產品組合策略。
2、領會:
(1)分級加權法。
3、應用:
(1)損益平衡銷售量計算:
pQ=F+cQ
Q=F/(p-c)
第二節 產品設計流程與方法
1、識記:
(1)并行工程;
(2)DFM(Design for manufacturing);
(3)裝配設計DFA;
(4)缺陷數分析FTA;
(5)價值分析VA。
2、領會:
(1)DFM(Design for manufacturing)的基本原則;
(2)DFE(design for environment)的含義。
第三節 服務設計流程與方法
1、識記:
(1)工業化設計方法;
(2)顧客化設計方法;
(3)技術核分離方法。
2、領會
(1)完整服務產品的構成要素;
(2)完整服務產品的設計流程;
(3)工業化設計方法的要點;
(4)應用技術核分離方法需要注意的兩個主要問題。
第四章 生產運作技術的選擇與管理
(一)主要內容及學習要求
本章主要內容為生產運作技術的選擇決策及制造業和服務業中的新技術選擇與管理。通過學習,要求熟悉現代制造業和服務業中的新技術及其發展趨勢。
(二)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第一節 生產運作技術的選擇決策
1、識記:
(1)技術;
(2)剛性自動化;
(3)柔性自動化;
(4)范圍經濟。
2、領會:
(1)技術按功能分類;
(2)生產運作技術選擇要點;
(3)新技術評價;
(4)技術選擇與管理中注意的要點。
第二節 制造業中的新技術選擇與管理
1、識記:
(1)計算機輔助設計;
(2)計算機輔助制造;
(3)計算機輔助制造設備構成。
2、領會:
(1)現代制造技術的發展趨勢和特點;
(2)技術與管理的集成。
第三節 服務業中的新技術選擇與管理
1、領會:
(1) 服務業中的發展趨勢和特點;
(2) 信息技術在服務業中的應用;
(3) 技術與管理的集成;
(4) 新技術的具體應用策略。
第四節 互聯網環境下生產運作技術的新發展
1、領會:
(1) 中國企業在新一輪工業變革中面臨的挑戰。
第五章 生產運作能力
(一)主要內容及學習要求
本章主要內容為生產運作能力的度量和生產運作能力計劃的決策。通過學習,要求掌握生產運作能力的度量、能力計劃的決策方法,理解學習效應。
(二)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第一節 基本概念
1、識記:
(1)生產運作能力。
2、領會:
(1)生產運作能力的重要性。
第二節 能力計劃
1、識記:
(1)能力利用率及表達式;
(2)規模經濟原理。
2、領會:
(1)能力擴大的時間與規模;
(2)能力計劃決策與其它決策之間的關系。
第三節 能力計劃的決策方法
1、識記:
(1)決策樹。
2、領會:
(1)能力計劃的決策步驟。
3、應用:
(1)未來能力需求的估計方法。
第四節 學習曲線
1、識記:
(1)學習效應;
(2)個人學習效應;
(3)組織學習效應。
2、領會:
(1)學習曲線的建立;
(2)學習率的確定。
第五節 服務能力計劃與管理
1、識記:
(1)服務能力的五個要素。
2、領會:
(1)服務能力計劃的特殊性;
(2)增加能力彈性的途徑;
(3)主要的能力擴大途徑。
第六章 生產運作流程設計與分析
一、主要內容及學習要求
本章主要內容為生產運作流程的具體設計與分析和績效度量與改進。通過學習,要求掌握生產運作流程的基本形式,了解流程的具體設計與改進方法。
二、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第一節 生產運作流程設計的基本問題
1、識記:
(1)生產運作流程;
(2)生產運作流程的構成要素;
(3)生產運作流程的基本形式。
2、領會:
(1)流程設計中需要考慮的問題。
第二節 生產運作流程的具體設計與分析
1、識記:
(1)流程的節拍;
(2)瓶頸;
(3)空閑時間;
(4)生產能力;
(5)流程時間;
(6)作業交換時間。
第三節 生產運作流程的績效度量與改進
1、識記:
(1)流程的平均產出率;
(2)平均流程時間;
(3) 平均庫存。
2、領會:
(1)流程分析改進的基本步驟;
(2)流程圖的應用;
(3)5WIH分析法;
(4)VA/NVA分析;
(5)“四巧”技術。
第四節 業務流程重構(BPR)
1、領會:
(1)業務流程重組基本思想;
(2)業務流程重組的具體方法。
第七章 工作設計與工作研究
(一)主要內容及學習要求
本章主要內容為工作設計與工作研究。通過學習,要求熟悉工作設計中的社會技術理論和行為理論,理解工作標準的作用和作業測定方法,了解工作研究的步驟。
(二)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第一節 工作設計
1、識記:
(1)工作專業化;
(2)工作擴大化;
(3)工作職務輪換;
(4)工作豐富化;
(5)團隊工作方式。
2、領會:
(1)工作設計歷史的回顧;
(2)工作設計中的社會技術理論;
(3)工作設計中的行為理論;
(4)團隊工作常見方式。
第二節 工作標準
1、識記:
(1)工作標準。
2、領會:
(1)工作標準的作用;
(2)使用工作標準利弊分析;
(3)工作標準與報酬制度。
第三節 作業測定
1、識記:
(1)作業測定;
(2)標準要素法;
(3)PTS法;
(4)樣本法;
2、領會:
(1)時間研究的步驟;
(2)時間研究方法的優劣分析;
(3)使用PTS法制定工作標準的步驟;
(4)PTS法的優劣分析;
(5)樣本法的應用步驟;
(6)樣本法的優劣分析。
第四節 工作研究
1、識記:
(1)工作研究;
(2)人機聯合分析。
2、領會:
(1)工作研究的步驟;
(2)流程圖分析。
第八章 設施選址
(一)主要內容及學習要求
本章主要內容為設施選址決策的影響因素及具體的選址方法。通過學習,要求熟悉設施選址的基本問題和影響因素,理解設施選址決策的影響因素,能夠運用課程中介紹的具體選址方法解決實際選址問題。
(二)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第一節 設施選址的基本問題和影響因素
1、識記:
(1)設施。
2、領會:
(1)設施選址包括兩個層次的問題;
(2)設施選址的影響因素;
(3)選擇具體位置時的影響因素;
(4)影響因素之間的權衡與取舍。
第二節 企業生產運作全球化的趨勢及其對設施選址的影響
1、 領會:
(1)全球運作背景下設施選址的考慮因素;
(2)生產運作全球化趨勢在中國的體現。
第三節 單一設施選址
1、識記:
(1)單一設施選址;
(2)負荷距離法;
(3)選址度量法。
2、領會:
(1)單一設施選址的一般步驟和方法。
第四節 設施網絡中的新址選擇
1、領會:
(1)兩種不同的設施網絡;
(2)選擇分析要點;
(3)設施選址的幾類不同方法。
第九章 設施布置
(一)主要內容及學習要求
本章主要內容為設施布置的基本概念、基本分類和設施布置中的主要考慮因素以及一些布置方法。通過學習,要求理解設施布置要考慮的問題及影響因素,掌握工藝對象專業化和產品對象專業化的布置方法、混合布置的布置方法和非制造業的設施布置方法。
(二)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第一節 基本問題與基本分類
1、識記:
(1)設施布置;
(2)經濟活動單元。
2、領會:
(1)設施布置要考慮的問題;
(2)影響企業經濟活動單元構成的因素;
(3)設施布置的基本類型及其選擇;
(4)設施類型選擇中的其他影響因素。
第二節 工藝對象專業化和產品對象專業化的布置方法
1、 識記:
(1)ALDEP法;
(2)CRAFT法。
2、領會:
(1)工藝對象專業化布置的基本方法所需經過的基本步驟;
(2)產品對象專業化的布置方法。
第三節 混合布置的布置方法
1、識記:
(1)成組技術。
2、領會:
(1)一人多機的基本原理;
(2)采用成組技術帶來的好處。
第四節 非制造業的設施布置
1、領會:
(1)倉庫布置;
(2)辦公室布置;
(3)辦公室與生產制造系統相比有許多根本不同的特點;
(4)辦公室布置主要考慮的因素;
(5)辦公室布置的基本模式。
第十章 庫存管理
(一)主要內容及學習要求
本章主要內容為庫存管理策略和獨立需求庫存管理問題。通過學習,要求理解庫存的分類及作用,熟悉庫存管理的基本策略,掌握基本EOQ模型及帶折扣EOQ模型的計算。
(二)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第一節 庫存管理的基本問題
1、識記:
(1)庫存;
(2)原材料庫存;
(3)在制品庫存;
(4)完成品庫存;
(5)周轉庫存;
(6)安全庫存;
(7)調節庫存;
(8)在途庫存;
(9)獨立需求庫存;
(10)相關需求庫存。
2、領會:
(1)庫存的作用;
(2)庫存帶來的弊端。
第二節 庫存管理的基本策略
1、識記:
(1)平均庫存值;
(2)可供應時間;
(3)庫存周轉率;
(4)完成品庫存周轉率;
(5)在制品庫存周轉率;
(6)原材料庫存周轉率。
2、領會:
(1)庫存的放置位置;
(2)降低庫存的基本策略;
(3)ABC分類法的基本思想。
第三節 獨立需求的庫存管理
1、領會:
(1)獨立需求的特點;
(2)獨立需求庫存的控制機制;
(3)經濟訂貨批量(EOQ)模型;
(3)數量折扣下的EOQ模型;
第四節 幾種不同的獨立需求庫存控制系統
1、識記:
(1)隨機補充系統;
(2)基本庫存系統;
(3)目視系統。
2、領會:
(1)定量控制系統的工作原理;
(2)定量控制系統中安全庫存B和再訂貨點R的確定(正態分布下或者離散分布下);
(3)定期控制系統的工作原理;
(4)定期控制系統中訂貨間隔P和目標庫存量T的確定;
(5)Q系統與P系統的優勢比較。
第五節 單期庫存控制問題
1、識記:
(1)單期庫存控制問題;
(2)單期庫存產品的基本特征。
2、領會:
(1)單期庫存最優訂貨量的計算。
第十一章 供應鏈管理(略,即考核不作要求)
第十二章 預測與計劃
(一)主要內容及學習要求
本章主要內容為市場需求預測、綜合計劃和主生產計劃。通過學習,要求理解市場需求預測、綜合計劃和主生產計劃的概念和作用,熟悉市場需求預測中的主要決策問題及預測方法、綜合計劃和主生產計劃制定的策略和程序。
(二)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第一節 市場需求預測
1、識記:
(1)市場需求預測;
2、領會:
(1)市場需求預測中的主要決策問題;
(2)四種定性預測方法:
A.銷售人員估計法;
B.企業高管估計法;
C.市場調研法;
D.德爾菲法;
(3)兩類定量預測方法:
A.因果分析法;
B.時序列分析法;
(4)五種預測誤差衡量指標的計算:
A.平均預測誤差;
B.平均絕對偏差;
C.平均平方誤差;
D.誤差的標準偏差;
E.平均絕對百分誤差。
第二節 計劃管理概論
1、識記:
(1)綜合計劃;
(2)主生產計劃;
(3)物料需求計劃;
2、領會:
(1)企業的不同計劃及其相互關系;
(2)不同層次計劃的特點;
(3)三種生產計劃:
A.綜合計劃;
B.主生產計劃;
C.物料需求計劃。
第三節 綜合計劃的制訂
1、領會:
(1)綜合計劃的所需信息及其來源;
(2)綜合計劃的目標;
(3)進行綜合計劃決策時,基本思路有:
A穩妥應變型;
B積極進取型;
(4)制訂綜合計劃的兩種優化方法:
A.圖表法;
B.線性規劃法。
第四節 主生產計劃的制訂
1、領會:
(1)主生產計劃的制訂程序;
(2)主生產計劃的約束條件;
(3)制訂主生產計劃的基本模型;
(4)主生產計劃制訂中的技巧問題。
第十三章 MRP,MRPⅡ與ERP
(一)主要內容及學習要求
本章主要內容為MRP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計算模型及MRPⅡ的邏輯流程。通過學習,要求掌握MRP的基本原理、MRPⅡ的特點及MRPⅡ的邏輯流程。
(二)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第一節 MRP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計算模型
1、識記:
(1)MRP中文稱謂;
(2)再訂貨點法;
(3)物料清單;
2、領會:
(1)獨立需求庫存與相關需求庫存的本質區別;
(2)MRP的基本原理;
(3)制訂MRP所需的關鍵信息要素;
(4)MRP的基本計算模型。
第二節 MRP的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
1、領會:
(1)MRP的輸入信息;
(2)MRP的生成類型;
(3)MRP的分層處理原則;
(4)MRP的輸出結果。
第三節 制造資源計劃(MRPⅡ)
1、識記:
(1)MRPⅡ中文稱謂;
2、領會:
(1)閉環MRP邏輯流程圖;
(2)MRPⅡ邏輯流程圖;
(3)MRPⅡ的特點;
(4)MRPⅡ的集成管理模式。
第四節 從MRPⅡ到ERP
1、識記:
(1)ERP中文稱謂;
2、領會:
(1)MRPⅡ系統的適用環境;
(2)從MRPⅡ到ERP;
(3)MRPⅡ/ERP的使用條件。
第十四章 作業排序
(一)主要內容及學習要求
本章主要內容為作業排序的基本概念、分類和主要方法。通過學習,理解作業排序相關概念,掌握制造業中的生產作業排序方法和服務業中服務作業排序方法。
(二)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第一節 作業排序的基本概念
1、識記:
(1)排序;
(2)作業計劃;
(3)勞動力作業排序;
(4)生產作業排序;
(5)靜態排序;
(6)動態排序;
2、領會:
(1)作業排序問題的分類;
(2)作業排序的任務。
第二節 制造業中的生產作業排序
1、識記:
(1)工件流程時間;
(2)全部完工時間;
(3)調度方法;
2、領會:
(1)甘特圖的基本形式;
(2)作業排序方案的評價標準;
(3)常用的優先調度規則;
(4)局部優先規則;
(5)整體優先規則;
(6)常用的人員調度規則。
第三節 服務業中的服務作業排序
1、領會:
(1)服務作業排序與生產作業排序的主要區別;
(2)服務作業排序方法。
第十五章 項目管理
(一)主要內容及學習要求
本章主要內容為項目管理的組織、計劃及控制。通過學習,要求理解項目管理相關基本概念,掌握項目計劃及控制的常見方法,會做網絡圖和計算網絡的時間。
(二)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第一節 項目管理的基本特點
1、識記:
(1)項目;
(2)項目管理;
2、領會:
(1)項目特點;
(2)項目管理基本特點;
(3)項目階段的劃分;
(4)項目管理在企業中的應用。
第二節 項目計劃
1、領會:
(1)項目計劃的特點和主要內容;
(2)項目進度計劃方法;
(3)選擇項目進度計劃方法的考慮因素;
(4)項目成本估算;
(5)項目控制方法。
第三節 項目管理組織
1、識記:
(1)項目管理組織;
(2)矩陣組織;
2、領會:
(1)矩陣組織的基本原則;
(2)矩陣組織的優劣分析。
第四節 網絡計劃技術
1、識記:
(1)網絡計劃技術;
(2)虛活動;
(3)事項;
(4)路線;
(5)關鍵路線;
(6)作業時間;
(7)節點;
(8)節點最早實現時間;
(9)節點最遲實現時間;
(10)活動的最早開工時間;
(11)活動的最早完工時間;
(12)活動的最遲開工時間;
(13)活動的最遲完工時間;
(14)活動總時差;
(15)活動單時差;
(16)關鍵活動;
(17)圖上計算法;
(18)表上計算法;
(19)直接費用;
(20)間接費用;
2、領會:
(1)CPM與PERT在初期發展階段的主要區別;
(2)應用網絡計劃技術于項目進度計劃,包括的三個階段;
(3)網絡圖的組成及繪制規則;
(4)網絡計劃的調整與優化;
3、應用:
(1)學會繪制網絡圖;
(2)計算作業時間;
(3)計算節點最早實現時間;
(4)計算節點最遲實現時間;
(5)計算活動的最早開工時間;
(6)計算活動的最早完工時間;
(7)計算活動的最遲開工時間;
(8)計算活動的最遲完工時間;
(9)計算活動總時差;
(10)計算活動單時差;
(11)應重點掌握用表上計算法求活動的最早開工時間、活動最早完工時間、活動最遲開工時間、活動最遲完工時間、活動單時差、在這基礎上確定關鍵作業和關鍵路線,最后確定工程的總工期。
第十六章 質量管理
(一)主要內容及學習要求
本章主要內容為質量成本的分類及質量管理的常見方法。通過學習,要求理解質量及質量管理的基本概念,熟悉質量成本的構成,掌握常見質量管理方法。
(二)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第一節 質量與質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1、識記:
(1)質量;
(2)質量的性能;
(3)質量壽命;
(4)質量的可靠性;
(5)質量的安全性;
(6)質量的經濟性;
2、領會:
(1)有形產品的質量特性;
(2)用戶對質量的評價因素;
(3)服務質量的特殊性;
(4)質量管理的發展過程。
第二節 質量成本
1、識記:
(1)質量成本;
2、領會:
(1)質量成本的構成;
(2)質量成本的一般分析;
(3)內部缺陷成本;
(4)外部缺陷成本。
第三節 質量管理方法
1、識記:
(1)數據分層;
(2)因果分析圖;
(3)直方圖;
(4)散布圖;
(5)控制圖;
2、領會:
(1)質量管理方法的類別;
(2)常用的質量管理統計方法—“QC”七種工具;
(3)PDCA循環。
第四節 全面質量管理
1、識記:
(1)全面質量管理;
(2)QC小組;
2、領會:
(1)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思想;
(2)全員參與的質量管理;
(3)全過程的質量管理;
(4)全企業的質量管理。
第五節 ISO9000與6σ質量管理
1、識記:
(1)ISO 9000;
(2)ISO 9001-94;
(3)ISO 9002-94;
(4)ISO 9003-94;
(5)6σ的含義;
2、領會:
(1)ISO 9000的由來;
(2)ISO 9000的內容構成;
(3)ISO 9000新標準的主要特點;
(4)6σ的實現方法;
(5)TQM、ISO 9000以及6σ之間的關系。
第十七章 JIT與精益生產方式
(一)主要內容及學習要求
本章主要內容為JIT生產方式和精益生產方式。通過學習,要求理解上述兩種生產方式的產生背景、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二)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第一節 生產方式的演變過程
1、識記:
(1)生產方式;
2、領會:
(1)生產方式的演變過程。
第二節JIT生產方式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1、識記:
(1)生產同步化;
(2)生產均衡化;
(3)生產節拍;
2、領會:
(1)JIT的構造體系;
(2)JIT生產方式的目標;
(3)JIT生產方式的基本方法;
(4)實現適時適量生產的具體方法;
(5)JIT生產方式中生產計劃的特點對比;
(6)生產同步化的實現;
(7)彈性作業人數的實現方法——少人化;
(8)實現JIT生產的重要工具一看板;
(9)看板的功能;
(10)看板的種類及用途;
(11)看板的使用方法。
第三節 精益生產方式的主要內容及其重要意義
1、領會:
(1)精益生產的主要內容;
(2)精益生產方式與大量生產方式的結果對比;
(3)精益生產方式的重要意義。
Ⅳ 關于大綱的說明與考核實施要求
一、如何使用《生產與運作管理》自學考試大綱
課程自學考試大綱,是考生自學迎考的依據。考生應嚴格按自學考試大綱的要求,對照相應自學教材進行自學。
二、關于考試范圍與考試要點
《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的考試要求反映在自學考試大綱中的第Ⅱ部分,該部分對各章所列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點。在考核要點中提出了“識記”、“領會”與“應用”三個層次的要求。其中:
識記:要求自學者熟記有關名詞定義和概念。
領會:要求自學者了解內容的基本概念、領會其基本內容,這部分內容要求考生能看“懂”。
應用:在有些章節中在自學考試大綱中還要求考生在懂的基礎上還會應用本課程介紹的方法來計算或分析解決具體問題。
本課程為閉卷考試,考試試卷可能采用的題型有:名詞解釋、填空題、簡答題、論述題和計算題等。
三、關于教材
《生產與運作管理》(第五版),劉麗文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年。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了,重慶自考網還為各位考生提供【重慶自考自考題庫】【重慶自考自考真題下載】【自考題庫app下載】三大刷題工具,有需要的考生也可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