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復習需要重視考試大綱,考試命題是圍繞大綱來的,所以復習一定要緊扣考試大綱,再結合考試大綱來弄懂重點、難點、疑點。因為考試大綱一般都是含有命題來指導思想工作、考試范圍、命題要求等重要信息。為了輔助各位考生學習,重慶自考網自考頻道為各位考生整理了2022年自考27808作物育種與種子生產復習資料,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2年自考27808作物育種與種子生產復習資料
一、課程性質及其設置目的與要求
(一)課程性質和特點
《作物育種與種子生產》是植物生產類專業農學方向的一門專業課程,講授作物新品種培育和種子保純繁殖的科學知識。其特點是,在闡明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現象及其表現的基礎上,探索遺傳和變異的原因及其遺傳物質,揭示其內在規律;發掘、研究和利用作物種質資源,并根據特定地區的育種目標和原有品種基礎,采用適當的育種途徑和方法,選育適于該地區生產發展需要的優良品種或雜種以及新作物;在繁殖推廣過程中,保持品種的遺傳組成,提供數量多、品質好、成本低的生產用種,促進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發展。課程既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又有較強的實踐性。適合培養植物生產類實用型專門人才。
(二)本課程的基本要求
本課程使用教材內容共分為十二章。在對作物遺傳物質和遺傳變異基礎知識簡要介紹的基礎上,重點闡述作物育種創造遺傳變異的原理和方法,選擇和鑒定遺傳變異的技術,常規品種原種生產和大田用種生產原理和技術。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應考者對作物育種與種子生產領域有一個全面和正確的了解,達到以下基本要求:
1、了解遺傳的物質基礎和性狀遺傳的基本規律,作物育種目標與品種資源。
2、理解并掌握作物育種與種子生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掌握創造遺傳變異、選擇遺傳變異和鑒定遺傳變異的各種方法,常規品種原種生產方法和程序,一代雜種種子生產技術。
(三)本課程與相關課程的聯系
作物育種與種子生產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科學,涉及植物學、遺傳學、植物生理學、植物生態學、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學、農業氣象學、分子生物學、生物統計與試驗技術、作物栽培學等許多學科領域的知識和研究方法。植物學是性狀識別和鑒定的基礎;遺傳學是理解遺傳變異和創造遺傳變異的基礎;試驗統計為提高鑒定遺傳變異精確度提供了方法。分子生物學是理解分子育種的基礎。
二、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第一章
概 述
(一)課程內容
本章簡要而全面地介紹了作物育種的性質和任務、作物遺傳育種的發展歷史、主要成就和發展趨勢。
(二)學習要求
了解作物遺傳育種的性質和任務,發展過程、主要成就和發展趨勢。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作物遺傳育種的性質和任務。
2、掌握:遺傳和變異的概念。
第二章
遺傳的物質基礎
(本章內容不做考核要求)
第三章
作物育種的遺傳基礎
(本章內容不做考核要求)
第四章
染色體變異與基因突變
(本章內容不做考核要求)
第五章
作物育種目標與品種資源
(一)課程內容
本章介紹了現代農業對作物育種目標的要求,制定育種目標的一般原則,實現育種目標的途徑;品種資源的概念,品種資源的作用,品種資源研究的內容和方法。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作物品種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種質資源在作物育種中的作用。掌握作物品種的概念,現代農業對育種目標的要求,制定育種目標的一般原則;品種資源的概念和類別,品種資源的保存方法和利用途徑。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實現育種目標的途徑;種質資源在作物育種中的作用。
2、掌握:品種和品種資源的涵義;現代農業對育種目標的要求。
3、 熟練掌握:制定育種目標的一般原則;按照資源的來源劃分的品種資源的類別;品種資源的保存方法和利用途徑。
第六章
引種與選擇育種
(一)課程內容
本章介紹了引種的意義、原理和引種規律,影響引種成功的主要因素,引種程序和引種方法;選擇育種的原理和變異來源,性狀的鑒定與選擇,選擇育種程序,包括純系育種程序、混合選擇育種程序、集團混合選擇育種程序和改良混合選擇程序。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引種的意義,影響引種成功的主要因素,引種程序和引種方法;掌握引種的原理和規律, 純系學說的主要論點和自然變異產生的原因,選擇的方法,鑒定的方法。純系育種程序。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影響引種成功的主要因素,引種程序和引種方法,性狀的鑒定與選擇,混合選擇育種程序、集團混合選擇育種程序和改良混合選擇程序。
2、掌握:引種原理和引種規律,選擇育種的原理和變異來源。
3、熟練掌握:引種規律,純系學說的主要論點和自然變異產生的原因,純系育種程序。
第七章
有性雜交育種
(一)課程內容
本章介紹了品種間雜交育種親本選配的原則、雜交組合方式和雜交操作技術,雜種后代分離群體的選擇處理方法;遠緣雜交的概念和應用價值,遠緣雜交育種的困難及其克服方法,遠緣雜交后代群體分離特點及對應處理措施;回交育種的概念及意義,回交育種輪回親本和非輪回親本的選擇要求,回交轉育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具體方法,影響回交次數的因素。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品種間雜交育種、回交育種、遠緣雜交育種的概念及意義,雜交操作技術;掌握品種間雜交育種親本選配的原則、雜交組合方式及其應用場合,雜種后代分離群體的選擇近代方法;遠緣雜交的概念和應用價值,遠緣雜交育種的困難及其克服方法,遠緣雜交后代群體分離特點及對應處理措施;回交育種輪回親本和非輪回親本的選擇要求,回交轉育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具體方法。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雜交組合方式和雜交操作技術,回交育種、遠緣雜交育種的意義,影響回交次數的因素;遠緣雜交育種困難的克服方法,回交轉育隱性性狀的具體方法。
2、掌握:品種間雜交育種、回交育種、遠緣雜交育種的概念;遠緣雜交后代群體分離特點及對應處理措施。
3、 熟練掌握:品種間雜交育種親本選配的原則,雜種后代分離群體的選擇處理方法;回交育種輪回親本和非輪回親本的選擇要求,回交轉育顯性性狀的具體方法;遠緣雜交育種的困難。
第八章
作物雜種優勢利用
(一)課程內容
本章介紹了雜種優勢的概念及表現,雜種優勢的衡量方法,雜種優勢利用的基本條件,自交系的選育方法,配合力的概念及測定方法,雜種品種的類型,雜種組合親本選配原則,一代雜種種子生產的途徑,自交不親和性類型,自交不親和系的選育和繁殖,核質互作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的選育方法,光溫敏核不育系的選育方法。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雜種優勢的概念及表現,配合力的概念及測定方法,雜種品種的類型,自交不親和系的選育和繁殖,光溫敏核不育系的選育方法。掌握雜種優勢的衡量方法,雜種優勢利用的基本條件,自交系的選育方法,雜種組合親本選配原則,一代雜種種子生產的途徑,自交不親和性類型,自交不親和系的選育和繁殖,核質互作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的選育方法。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雜種優勢的表現,配合力的測定方法,雜種品種的類型,自交不親和性類型。
2、掌握:雜種優勢、配合力的概念;自交系的選育方法,雜種組合親本選配原則。
3、熟練掌握:雜種優勢利用的基本條件,雜種優勢的衡量方法,一代雜種種子生產的途徑,核質互作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的選育方法,雜種組合親本選配原則。
第九章
誘變育種與倍性育種
(一)課程內容
本章介紹了誘變育種的概念和特點,物理誘變劑的種類和處理方法,化學誘變劑的種類和處理方法;人工誘導多倍體和單倍體的途徑,多倍體和單倍體在作物育種中的作用。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誘變育種的特點;掌握物理誘變劑的種類和處理方法,化學誘變劑的種類和處理方法;人工誘導多倍體和單倍體的途徑,多倍體和單倍體在作物育種中的作用。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物理誘變劑的處理方法,化學誘變劑的處理方法。
2、掌握:物理誘變處理的劑量,化學誘變處理的劑量,人工誘導多倍體和單倍體的主要途徑,多倍體和單倍體在作物育種中的作用。
3、熟練掌握:誘變育種的概念和特點,劑量強度、劑量率、半致死劑量、臨界劑量的含義;秋水仙堿誘導多倍體的作用機制;人工誘導單倍體的主要途徑。
第十章
現代生物技術與作物育種
(一)課程內容
本章介紹了可應用于作物育種的植物組織培養技術、轉基因技術和DNA分子標記技術。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植物組織培養的概念和類型,植物組織培養技術;轉基因育種的概念;掌握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在育種中的應用范疇;轉基因育種程序;常用分子標記的類型,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在育種中的應用。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植物組織培養技術;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在育種中的應用范疇;轉基因品種選育過程。
2、掌握:植物組織培養的概念和類型;轉基因育種程序;常用分子標記的類型。
3、熟練掌握:作物轉基因育種的概念,目的基因遺傳轉化的主要方法,轉化體的鑒定方法,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在育種中的應用。
第十一章
品種的區域化鑒定、審定、保護和推廣
(一)課程內容
本章介紹了品種區域試驗的組織體系,區域試驗的主要任務,區域試驗的技術要求;申請審定的品種應當具備的條件,審定程序;品種保護的含義和申請品種保護應當具備的條件;品種推廣的方式。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品種區域試驗的組織體系,區域試驗的主要任務;品種推廣的方式。掌握區域試驗的技術要求;申請審定的品種應當具備的條件;申請品種保護應當具備的條件。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品種區域試驗的組織體系,區域試驗的主要任務;生產試驗的要求。
2、掌握:區域試驗的技術要求;申請審定的品種應當具備的條件。
3、熟練掌握:區域試驗的試驗設計,品種審定的概念,申請審定的品種應當具備的條件。申請品種保護應當具備的條件。
第十二章
作物種子生產技術
(一)課程內容
本章介紹了種子生產原理,常規品種種子生產程序和方法,一代雜種種子生產技術,種子質量檢驗。
(二)學習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作物繁殖方式與種子生產的關系,純系學說對種子生產的指導意義,品種混雜退化原因及防止方法;種子質量標準,種子檢驗程序及技術。掌握種子級別的分類,常規品種原種生產的“三圃制”方法和良種生產的原種三代更新繁殖制度,水稻一代雜種種子生產技術,玉米一代雜種種子生產技術;種子檢驗程序。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作物繁殖方式與種子生產的關系,純系學說對種子生產的指導意義,品種混雜退化原因及防止方法;種子質量標準,種子檢驗程序及技術。
2、掌握:種子級別的分類,常規品種原種生產的“三圃制”方法和良種生產的原種三代更新繁殖制度,水稻一代雜種種子生產技術,玉米一代雜種種子生產技術;種子檢驗程序。
3、熟練掌握:自花、異花、常異花授粉作物的劃分標準;品種混雜退化的主要原因; “三圃制”方法生產常規品種原種的程序;三系雜交水稻種子生產的關鍵技術;玉米自交系間單交種種子生產技術環節。
三、有關說明和實施要求
(一)關于“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中有關提法的說明
在大綱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領會”、“掌握”、“熟練掌握”等三個能力層次的要求,它們的含義是:
1、領會:要求應考者能夠記憶規定的有關知識點的主要內容,并能夠理解規定的有關知識點的內涵與外延,熟悉其內容要點和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并能根據考核的不同要求,作出正確的解釋、說明和闡述。
2、掌握:要求應考者掌握有關的知識點,正確理解和記憶相關內容的原理、方法步驟等。
3、熟練掌握:要求應考者必須掌握的課程中的核心內容和重要知識點。
(二)自學教材
本課程使用教材為:《作物遺傳育種》,呂愛枝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三)自學方法的指導
本課程作為一門的專業課程,綜合性強、內容多、難度大,應考者在自學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學習前,應仔細閱讀課程大綱的第一部分,了解課程的性質、地位和任務,熟悉課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課程與有關課程的聯系,使以后的學習緊緊圍繞課程的基本要求。
2、在閱讀某一章教材內容前,應先認真閱讀大綱中該章的考核知識點、自學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對各知識點的能力層次要求,以便在閱讀教材時做到心中有數。
3、閱讀教材時,應根據大綱要求,要逐段細讀,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個知識點。對基本概念必須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須牢固掌握,在閱讀中遇到個別細節問題不清楚,在不影響繼續學習的前提下,可暫時擱置。
4、學完教材的每一章節內容后,應認真完成教材中的習題和思考題,這一過程可有效地幫助自學者理解、消化和鞏固所學的知識,增加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對社會助學的要求
1、應熟知考試大綱對課程所提出的總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識點。
2、應掌握各知識點要求達到的層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識點的考核要求。
3、對應考者進行輔導時,應以指定的教材為基礎,以考試大綱為依據,不要隨意增刪內容,以免與考試大綱脫節。
4、輔導時應對應考者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提倡應考者“認真閱讀教材,刻苦鉆研教材,主動提出問題,依靠自己學懂”的學習方法。
5、輔導時要注意基礎、突出重點,要幫助應考者對課程內容建立一個整體的概念,對應考者提出的問題,應以啟發引導為主。
6、注意對應考者能力的培養,特別是自學能力的培養,要引導應考者逐步學會獨立學習,在自學過程中善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作出判斷和解決問題。
7、要使應考者了解試題難易與能力層次高低兩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個能力層次中都存在著不同難度的試題。
(五)關于命題和考試的若干規定
1、本大綱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條細目都是考試的內容,試題覆蓋到章,適當突出重點章節,加大重點內容的覆蓋密度。
2、試卷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試題所占的比例大致是:“領會”20%,“掌握”40%,“熟練掌握”為40%。
3、試題難易程度要合理,可分為四檔:易、較易、較難、難,這四檔在各份試卷中所占的比例約為2:3:3:2。
4、本課程考試試卷可能采用的題型有:單項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及問答題(包括論述題)等類型(見附錄題型示例)。
5、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評分采用百分制,60分為及格。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了,重慶自考網還為各位考生提供【重慶自考自考題庫】【重慶自考自考真題下載】【自考題庫app下載】三大刷題工具,有需要的考生也可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