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復習需要重視考試大綱,考試命題是圍繞大綱來的,所以復習一定要緊扣考試大綱,再結合考試大綱來弄懂重點、難點、疑點。因為考試大綱一般都是含有命題來指導思想工作、考試范圍、命題要求等重要信息。為了輔助各位考生學習,重慶自考網自考頻道為各位考生整理了2022年自考28665認知心理學復習資料,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2年自考28665認知心理學復習資料
Ⅰ 課程性質與課程目標
一、課程性質和特點
“認知心理學”是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獨立本科段)不考英語者的換考課程,是探索人類認知過程和認知特點的一門學科。認知心理學自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步形成了信息加工理論和聯結主義理論兩大學術流派,并成為發展最快的心理學分支學科之一。
二、課程目標(評價目標)
《認知心理學》共分為12章。設置本課程的目的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了解認知心理學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主要理論、主要實驗以及重要成果。同時,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鍛煉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心理現象并應用心理學理論和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
三、與相關課程的聯系與區別
“認知心理學”課程具有較強的專業性,也具有一定的綜合性。課程涉及當代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和前沿課題。與生理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計算機科學、心理語言學等學科相互交叉。學習相關領域的知識,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認知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和技術。
四、課程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課程的重點是認知心理學概述、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感知覺、注意、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闡釋記憶。
次重點:語言、知識的建構與表征、思維、問題解決和元認知。
一般難點:認知心理學的基本概念、人的信息加工系統和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Ⅱ 考核目標
本大綱在考核目標中,按照識記、領會、簡單應用和綜合應用兩個層次規定其應達到的能力層次要求。兩個能力層次是遞進關系,各能力層次的含義是:
識記(Ⅰ):要求考生能夠識別和記憶本課程中有關認知心理學概念及認知活動原理的主要內容,并能夠根據考核的不同要求,做正確的表述、選擇和判斷。
領會(Ⅱ):要求考生能夠領悟和理解本課程中有關認知概念及原理的內涵及外延,理解相關認知心理學知識,并能根據考核的不同要求對認知和認知神經活動問題進行解釋。
簡單應用(Ⅲ):要求考生能夠根據已知的經濟法律事實,對經濟法律問題進行某一經濟法領域的法律分析和論證,得出正確的結論或做出正確的判斷。
Ⅲ 課程內容與考核要求
第一章 緒論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本章主要介紹認知心理學的概念、發展歷史、學術觀點和學科基礎,特別是對于人類認知心理的系統特征和計算機模擬模型進行了比較深入的描述。
二、課程內容(考試內容)
1.1認知心理學:概述、起源和隱喻
1.1.1認知心理學的概述
1.1.2認知心理學的起源
1.1.3當代認知心理學的隱喻
1.2人的信息加工系統
1.2.1信息加工系統
1.2.2人的信息加工系統
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
識記:認知心理學(廣義和狹義);認知心理學的過程;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范圍、發展歷史;人腦的信息加工系統;符號操作系統范式、符號操作系統的功能;符號操作范式的三點推論;聯結主義范式;信息加工系統;記憶裝置。
領會:對人認知活動的三種理解;人類認知系統及其特征;元認知能力的組成;人類認知系統模型、聯結主義理論模型;認知心理學興起的內部原因;現代科學技術對認知心理學的重要影響;申農的通用通訊系統;當代認知心理學的隱喻;符號操作系統范式與功能;信息加工系統;記憶程序;人類信息加工系統的基本部分。
四、本章關鍵問題
如何理解人類的認知活動?這種活動包含什么內容、形式和特征?如何運用認知模型來說明人類的認知系統以及人類認知系統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如何從符號操作系統及其功能理解人類認知活動?人類認知系統的構成成分是什么以及影響當代認知心理學興起的因素有哪些?這些問題都是當代認知心理學的核心問題。
第二章 認知心理學研究方法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本章主要針對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的基本方法和實驗技術進行了全面的介紹,特別是新近的認知研究技術也有所涉及。
二、課程內容(考試內容)
2.1抽象分析方法
2.1.1抽象分析方法的含義
2.1.2抽象分析方法的基本程序
2.2計算機模擬方法
2.2.1計算機模擬方法的含義
2.2.2計算機模擬方法的基本程序
2.3.流程圖示研究
2.3.1流程圖示的含義
2.3.2信息加工流程模式
2.4口語報告法
2.4.1口語報告法的含義
2.4.2口語報告法的基本過程
2.5反應時測量法
2.5.1反應時測量法的含義
2.5.2反應時測量法的基本過程
2.6內隱聯想測驗
2.6.1內隱聯想測驗方法
2.6.2 The Go/No-Go聯想測驗方法
2.7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方法
2.7.1單細胞記錄
2.7.2事件相關電位
2.7.3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技術
2.7.4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掃描技術
2.7.5腦磁圖掃描技術
三、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
識記:抽象分析方法、計算機模擬法、流程圖示研究、口語報告法、反應時測量法、內隱聯想測驗方法、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方法、單細胞記錄、事件相關電位、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掃描技術、腦磁圖掃描技術。
領會:抽象分析方法的含義、抽象分析方法的基本程序;計算機模擬方法的含義、計算機模擬方法的基本程序;流程圖示的含義、信息加工流程模式;口語報告法的含義、口語報告法的基本過程、反應時測量法的含義、反應時測量法的基本過程、內隱聯想測驗方法、The Go/No-Go內隱聯想測驗方法和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方法。
四、本章關鍵問題
以當代認知心理學研究方法為核心,著重理解如何運用抽象分析方法、計算機模擬方法、流程圖示、信息加工流程模式、口語報告法、反應時測量法、內隱聯想測驗方法和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方法。熟練掌握這些研究方法的程序、技術方法和運用,是認知心理學學習和研究的關鍵。
第三章 感知覺
一、課程內容
本章將認知的起源和信息加工共作為討論問題的中心,將經典的測驗方法和現代的感知信息加工研究技術融合,特別是運用信息加工原理介紹認知心理學的模式識別理論,奠定了認知心理學的理論基礎。
二、考核知識點
3.1感覺信息加工
3.1.1感覺信息加工概述
3.1.2感覺測量
3.1.3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的信息加工
3. 2知覺信息加工
3.2.1知覺概述
3.2.2知覺的信息加工過程
3.2.3知覺現象
3. 3模式識別
3.3.1模式識別概述
3.3.2模式識別過程
3.3.3模式識別理論
三、考核要求
1、識記:自下而上加工(數據驅動加工)、自上而下加工(概念驅動加工);知覺組織;直接直覺和間接知覺;感覺信息加工;模板匹配理論、原型匹配理論和特征匹配理論;馬爾計算理論;成分識別理論;結構優勢效應。
2、領會:感覺信息;感覺閾限測量;信號檢測理論;知覺信息加工過程;模式識別過程;模式識別理論;視覺和聽覺的信息加工;動眼線索、單眼線索、雙眼線索;面孔識別。
四、本章關鍵問題
人類認知的信息加工活動的最初階段是感知覺,通過感知覺的信息輸入,人類獲得了加工的信息。本章的關鍵內容是要理解信息輸入、傳遞和接收過程發生的機制。為此,深入了解感知覺的過程、內容和模式等具有重要意義。
第四章 注意
一、課程內容
本章側重于研究信息加工的注意理論和研究方法,特別是基于信息加工過程的注意理論、注意的認知資源理論以及注意理論的應用問題。
二、考核知識點
4.1注意概述
4.1.1注意的含義
4.1.2注意的認知分類
4.2注意的認知理論
4.2.1注意的過濾器模型
4.2.2注意的衰減器模型
4.2.3注意的反應選擇模型
4.3注意的認知資源分配理論
4.3.1認知資源的有限性
4.3.2注意的認知資源能量分配模型
4.3.3注意的材料限制和資源限制理論
4.3.4注意的知覺負載理論
4.3.5注意的研究
4.4注意在教育中的應用
4.4.1注意在教育上的重要性
4.4.2注意與學習的關系
三、考核要求
1、識記:注意、過濾器模型、衰簡器模型、注意的反應選擇模型、認知資源的有效性。
2、領會: 注意的含義;注意的特征;注意的認知理論;雙耳分聽實驗;注意的認知資源分配理論;注意的認知資源理論;注意的知覺負載理論;注意的研究。
3、簡單應用:注意在教育中的應用;注意在教育上的重要性;注意與學習的關系。
四、本章關鍵問題
注意發生的機制是了解人類信息加工特征的重要內容,本章通過描述注意的信息加工模型,以此說明不同注意發生并維持的認知機制和特征。學習本章內容的關鍵在于理解注意的信息加工模型。
第五章 瞬時記憶
一、課程內容
本章從記憶的信息加工階段理論出發,介紹了記憶的涵義、記憶的階段、瞬時記憶的涵義,特別是關于視覺信息登記理論。
二、考核知識點
5.1 記憶過程
5.1.1記憶的含義
5.1.2記憶的信息加工階段
5.1.3瞬時記憶的含義
5.2視覺信息登記
5.2.1視覺信息登記的含義
5.2.2視覺信息登記的研究
5.2.3視像記憶
5.2.4視覺信息登記過程
5.2.5視像記憶中的掩蔽效應
5.3聽覺信息登記
5.3.1聲像記憶
5.3.2聲像記憶的研究
5.3.3聲像記憶中的后綴效應和通道效應
5.3.4觸覺的感覺記憶
三、考核要求
1、識記:記憶、視像記憶、瞬時記憶、視覺信息登記、聲象記憶、聲音記憶。
2、領會:記憶的含義和階段;瞬時記憶及其特征;視覺信息登記;部分報告法;視像記憶;視覺信息記憶登記過程;聲像記憶研究;聲像記憶中的后綴效應和通道效應;觸覺的感覺記憶。
四、本章關鍵問題
瞬時記憶是人類獲得經驗的第一步,通過感覺登記,大腦將外在信息轉化為認知活動必備的信息,然后輸入大腦進行加工,完成信息加工過程的重要一步。理解瞬時記憶的特征、過程、加工方式以及研究方法,是本章學習的關鍵。
第六章 短時記憶
一、課程內容
本章主要介紹記憶系統的編碼、存儲和提取的過程和理論,將人的心理活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聯結成整體。
二、考核知識點
6.1記憶的結構及其加工過程
6.1.1記憶的結構
6.1.2記憶的信息加工模型
6. 2短時記憶中的信息加工
6.2.1短時記憶概述
6.2.2短時記憶的信息編碼
6.2.3短時記憶容量
6.3短時記憶信息的存儲
6.3.1短時記憶信息的保持
6.3.2復述
6.3.3工作記憶
6.4短時記憶的信息提取
6.4.1斯滕伯格的經典研究
6.4.2短時記憶的信息提取方式
三、考核要求
1、識記:短時記憶、復述、語義編碼、聽覺代碼、視覺代碼、短時記憶容量、平行掃描、系列掃描、從頭至尾掃描、自動停止系列掃描、工作記憶。
2、領會:記憶的結構;記憶的信息加工模型;短時記憶的信息編碼;短時記憶信息的儲存;斯滕伯格的經典研究;記憶的雙存儲器模型;短時記憶的信息提取方式。
四、本章關鍵問題
短時記憶的編碼、儲存和提取反映了記憶的信息加工的本質。本章介紹了不同的記憶的存儲模型、加工模型以及信息編碼特征以及短時記憶的信息提取。學習本章的關鍵在于了解短時記憶的編碼、容量、存儲和提取特征。
第七章 長時記憶
一、課程內容
本章著重介紹長時記憶的信息加工理論,包括長時記憶的涵義、信息編碼方式長時記憶的儲存以及長時記憶中的信息組織狀態等內容。
二、考核知識點
7.1長時記憶概述
7.1.1長時記憶的含義
7.1.1長時記憶的體系
7.2長時記憶的信息編碼方式
7.2.1長時記憶的雙重編碼
7.2.2語義編碼中的語義代碼
7.2.3表象編碼中的表象代碼
7.3長時記憶的信息存儲
7.3.1情節記憶和語義記憶
7.3.2外顯記憶和內隱記憶
7.3.3陳述性記憶和程序性記憶
7.4長時記憶中信息狀態的組織
7.4.1長時記憶中信息存儲的動態變化
7.4.2長時記憶中信息存儲的檢索
三、考核要求
1、識記:長時記憶、表象代碼、雙重編碼、情節記憶、語義記憶、外顯記憶、內隱記憶、陳述性記憶、程序性記憶、非陳述性記憶、不隨意記憶、隨意記憶、內隱學習。
2、領會:長時記憶的體系;長時記憶的雙重編碼;語義編碼中的語義代碼;表象編碼中的表象代碼;人工語法學習、長時記憶中信息狀態的組織;長時記憶中信息存儲的動態變化;長時記憶信息存儲的檢索。
四、本章關鍵問題
長時記憶代表了人類知識和經驗的內在形式和提取,了解長時記憶中記憶內容的組織、線索和編碼方式,可以深入理解記憶的特征并更好地運用記憶方法改善記憶效果。所以,學習本章的關鍵是要掌握長時記憶的分類、特征和提取方式。
第八章 知識的建構與表征
一、課程內容
本章從信息加工理論介紹知識的建構和表征,特別是符號—網絡模型及其運用。
二、考核知識點
8.1知識的建構
8.1.1知識的獲得
8.1.2知識建構過程
8.2知識的表征
8.2.1知識表征的含義
8.2.2知識表征的符號—網絡模型
8.2.3知識表征的計算機模型
8.2.4聯結主義模型
8.3陳述性知識的表征
8.3.2命題表征
8.3.3圖式
8.3.4腳本
8.3.5表象
8.4程序性知識的表征
8.4.1程序性知識的含義
8.4.2程序性知識的表征
8.4.3程序性知識的范疇
三、考核要求
1、識記:命題、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圖式、腳本、表象、心理詞典、語義啟動、心理旋轉。
2、領會:知識的獲得;知識建構的過程;符號-網絡模型假設;層次語義網絡模型;原形模型;激活-擴散模型;知識的表征;知識表征的計算模型;知識的建構過程;聯結主義模型;陳述性知識的表征;命題表征;程序性知識的表征;程序性知識的范疇。
四、本章關鍵問題
知識表征是認知活動中最復雜、最難于理解的部分。本章將命題、圖式和表象等傳統認知概念與當代認知的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符號-網絡模型假設、層次語義網絡模型等當代認知概念結合,討論不同的認知表征形式和模型。所以學習本章的關鍵就是掌握不同認知模型和過程之間的相互關系。
第九章 語言
一、課程內容
本章主要介紹語言的特征、語言和語言的特征、語言結構分析、人類語言獲得、生成—轉換語法、言語知覺、詞匯理解、句子理解等,是信息加工認知心理學的重要內容。
二、考核知識點
9.1語言概述
9.1.1語言的特征
9.1.2語言結構成分
9.1.3人類語言獲得
9.2語句加工
9.2.1生成—轉換語法
9.2.2轉換語法
9.3語言理解
9.3.1言語知覺
9.3.2詞匯理解
9.3.3句子理解
9.3.4語境在單詞識別中的作用
三、考核要求
1、識記:語言、詞匯理解、句子理解、言語知覺、。
2、領會:語句加工;語言的特征;語言結構分析;人類語言獲得;生成—轉換語法;言語知覺;句法建構的原則;詞匯理解;句子理解;語境在單詞識別中的作用。
四、本章關鍵問題
心理語言學的理論是認知心理學的重要支柱,本章學習的關鍵是要從分析語言結構特征出發,掌握語言理解、知覺以及句法建構等過程。
第十章 思維
一、課程內容
本章主要討論思維的含義、思維語表象、概念形成、概念掌握、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等內容。
二、考核知識點
10.1思維概述
10.1.1思維的含義
10.1.2思維與表象
10.2概念結構、概念形成和概念掌握
10.2.1概念結構
10.2.2概念形成
10.2.3概念掌握
10.3推理
10.3.1演繹推理
10.3.2歸納推理
三、考核要求
1、識記:思維、表象、概念、概念結構、概念形成、概念掌握、類屬學習、總括學習、并列結合學習、推理、。
2、領會:思維的含義;思維與表象;概念形成;概念掌握;人工概念;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
四、本章關鍵問題
思維是認知活動的核心和高級階段。思維的基本過程表現為概念、概念的形成與掌握,思維的基本形式表現為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等活動。學習本章的關鍵是要從認知過程的角度了解概念形成與掌握、推理過程與形式理解思維的本質。
第十一章 問題解決
一、課程內容
本章主要介紹問題解決及其類型、問題解決的策略、專家知識的獲得、 專家與新手的比較等內容。
二、考核知識點
11.1問題解決概述
11.1.1問題解決的含義
11.1.2問題的類型
11.1.3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
11.1.4問題解決的研究對象
11.2問題解決策略
11.2.1算法
11.2.2啟發式
11.3專家知識
11.3.1專家的基本特征
11.3.2專家與新手的差異
11.3.3專家知識的獲取
三、考核要求
1、識記:問題、問題解決、算法、啟發式、逆向搜索、專家知識。
2、領會:問題解決類型;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問題解決的研究對象;問題解決的策略;專家知識的獲得;專家的基本特征;專家與新手的差異;專家知識的獲取;ACT模型;知識編輯獲取階段。
四、本章關鍵問題
問題解決的過程是認知活動中的思維過程的應用,可以體現人類認知活動的動態過程。學習本章的關鍵在于理解問題的本質、問題解決的過程和策略。
第十二章 元認知
一、課程內容
本章主要介紹元認知的基本涵義、元認知的實質、元認知的成分、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元認知技能、認知發展等內容。
二、考核知識點
12.1元認知概述
12.1.1“元”概念的提出
12.1.2元認知的含義
12.1.3元認知的實質
12.1.4元認知與認知
12.1.5認知神經科學取向的元認知研究
12.2元認知的成分
12.2.1元認知知識
12.2.2元認知體驗
12.2.3元認知技能
12.3元認知的發展與影響因素
12.3.1元認知的發展
12.3.2影響元認知發展的因素
12.4元認知的應用
12.4.1元認知的評定
12.4.2元認知訓練
12.4.3元認知的臨床應用
三、考核要求
1、識記:元認知、元認知的成分、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元認知技能、認知發展。
2、領會:元認知的基本涵義;元認知的實質;元認知的成分;元認知知識;影響元認知發展的因素。
3、簡單應用:元認知的應用;元認知的評定;元認知訓練;元認知的臨床應用。
四、本章關鍵問題
元認知是關于認知的認知,是理解和控制認知活動的重要形式。學習本章的關鍵是理解元認知的含義、機制、成分、發展以及影響元認知的因素。
Ⅳ 關于大綱的說明與考核實施要求
一、自學考試大綱的目的和作用
“認知心理學”自學考試大綱是根據心理健康教育專業自學考試計劃的要求,結合自學考試的特點而確定。其目的是對個人自學、社會助學和課程考試命題進行指導和規定。《認知心理學》自學考試大綱明確了《認知心理學》課程學習的內容以及深廣度,規定了課程自學考試的范圍和標準。因此,它是進行自學輔導的依據,是自學者學習教材、掌握課程內容知識范圍和程度的依據,也是進行自學考試命題的依據。
二、課程自學考試大綱與教材的關系
“認知心理學”自學考試大綱是進行學習和考核的依據,教材《當代認知心理學》是學習掌握《認知心理學》課程知識的基本內容與范圍,教材的內容是大綱所規定的課程知識和內容的擴展與發揮。課程內容在教材中可以體現一定的深度或難度。大綱具有概括性和原則性,大綱與教材所體現的課程內容基本一致。
三、關于自學教材
《當代認知心理學》,梁寧建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四、關于自學要求和自學方法的指導
“認知心理學”大綱的基本要求是依據專業考試計劃和專業培養目標而確定的。《認知心理學》課程基本要求還明確了課程的基本內容,以及對基本內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識點構成了課程內容的主體部分。為有效地指導個人自學和社會助學,本大綱已指明了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在章節的基本要求中一般也指明了章節內容的重點和難點。
本課程的特點是:以人類認知過程為主線,圍繞認知心理學的理論和認知活動展開認知的概念和研究方法。所以,學習本課程時,首先要熟記主要的概念,然后將這些概念與認知過程及其方法對應起來,形成知識網絡,可以很好地掌握本課程。
五、應考指導
1、如何學習?
很好的計劃和組織是你學習成功的法寶。如果你正在接受培訓學習,一定要跟緊課程并完成作業。為了在考試中作出滿意的回答,你必須對所學課程內容有很好的理解。建議使用“行動計劃表”來監控你的學***展,在閱讀課本時可以做讀書筆記。如有需要重點注意的內容,可以用彩筆來標注。如:紅色代表重點;綠色代表需要深入研究的領域;黃色代表可以運用在工作之中。可以在空白處記錄相關網站,文章。
2、如何考試?
卷面整潔非常重要。書寫工整,段落與間距合理,卷面賞心悅目有助于教師評分,教師只能為他能看懂的內容打分。要回答試卷中所問的問題,而不是回答你自己樂意回答的問題。
3、如何處理緊張情緒?
正確處理對失敗的懼怕,要正面思考。如果可能,請教已經通過該科目考試的人,問他們一些問題。做深呼吸放松,這有助于使頭腦清醒,緩解緊張情緒。考試前合理膳食,保持旺盛精力,保持冷靜。
4、如何克服心理障礙?
這是一個普遍問題!如果你在考試中出現這種情況,試試下列方法:使用“線索”紙條。進入考場之前,將記憶“線索”記在紙條上,但你不能將紙條帶進考場,因此當你閱讀考卷時,一旦有了思路就快速記下。按自己的步調進行答卷。為每個考題或部分分配合理時間,并按此時間安排進行。
六、對考核內容的說明
課程要求考生學習和掌握的知識點內容都作為考核的內容。課程中各章的內容均由若干知識點組成,在自學考試中成為考核知識點。因此,《認知心理學》自學考試大綱中所規定的考試內容是以分解為考核知識點的方式給出的。由于各知識點在課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識自身的特點不同,自學考試將對各知識點分別按識記、領會、簡單應用的層次確定其考核內容。
七、關于考試命題
1、本課程考試可能采用的題型有:單項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
2、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不得攜帶教材和筆記,不需攜帶計算器。
3、本大綱各章所規定的基本要求、知識點及知識點下的知識細目,都屬于考核的內容。
4、本課程在試卷中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分數比例大致為:識記占60%,領會占30%,簡單應用占10%。
5、試題的難度可分為:易、較易、較難和難四個等級。每份試卷中不同難度試題的分數比例一般為:3:3:3:1。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了,重慶自考網還為各位考生提供【重慶自考自考題庫】【重慶自考自考真題下載】【自考題庫app下載】三大刷題工具,有需要的考生也可點擊查看。